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南北朝
崔浩北魏 381 — 4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1—450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伯渊小名桃简
崔宏子。
少好学,综览经史百家,识天文,明历学。
弱冠为郎,道武帝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元明初拜博士祭酒,为授经书,参议军国大事。
太武帝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制定《五寅元历》,引荐道士寇谦之,助道抑佛。
击溃赫连昌,败柔然,取北凉参赞谋划。
以功加侍中抚军大将军,后迁司徒
军国大计多先咨,然后行。
崔姓本北方士族大姓,乃主张辨别姓族门第,企图恢复五等封爵,发展士族势力,因与北魏鲜卑贵族产生矛盾。
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以所监修之国史暴露“国恶”罪名,被杀,族诛。
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字伯渊小名桃简,宏长子。
皇始中,为通直郎
天兴中给事秘书,转著作郎
明元即位,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
泰常中袭父爵白马公
东宫建,以为右弼
寻拜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
太武即位,以公归第。
始光中进爵东郡公,拜太常卿
神麚中,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司徒
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坐修国史忤旨,并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夷族。
时年七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皎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中山卢奴人
李先子。
道士寇谦之弟子。
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
年九十余,颜如少童。
一旦,沐浴冠带,俄顷坐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朗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凉州人
始光七年
国兵伐
守将以众少。
悉发诸僧之居城中者乘陴。
及城破得三千人。
太武帝使立之帐前。
谓曰。
道人当坐禅行道。
乃复作贼耶。
明日必尽诛之。
明日食时。
望气者奏。
以有赤眚贯太阳。
不宜杀道人。
天师𡨥谦之。
上弟赤坚
亦以为乘陴之役。
实非道人所得已也。
杀之不祥。
诏免死。
仍以为奴隶。
分赐诸首领
僧意志湛等。
数僧别付帐下军还。
等谋遁。
然军方结阵山行。
势莫得脱。
独东西一隅抵绝壁。
不置防守。
而又峭峻。
难措手足。
顾其旁有大树偃蹇低垂。
乃系树以旗竿之索。
夜缒而下。
既曛黑。
藤蔓交加。
棘刺铦利。
微闻部伍呼觅声恐悸。
欲升降不自由。
相语曰。
今死矣。
但努力念观世音耳。
因各以首扣石默念不辍。
顷之觉大明。
虽素所隐蔽处。
皆见获就夷坦。
复曛黑如初。
乃倦而枕藉以卧。
晓睹山岭。
重复弗知所出。
望日而行。
忽一大虎在其前。
或曰。
兹幸逃虏难。
复入虎口。
柰何。
曰。
诸君亦寤向之暗而明乎。
岂非以念力所感耶。
又焉知此虎之来非为感而导路也。
菩萨之示现。
随所遇。
安可以情识测也。
于是经造虎。
虎即前行。
迟速。
逮午达大逵。
失虎所在。
七日而届仇池
遂诣汉南
荆州以终。
僧朗
凉州人
魏虏攻
城民素少。
乃逼斥道人用充军旅。
队别兼之。
及轒䡴所拟。
举城同陷。
收登城僧三千人。
军将见魏主所。
谓曰。
道人当坐禅行道。
乃复作贼。
深当显戮。
明日斩之。
至期食时赤气数丈贯日直度。
天师寇谦之
为帝所信奏曰。
上天降异正为道人实非本心。
愿不须杀。
帝弟赤竖王。
亦同谦请。
乃下敕止之。
犹虏掠散配役徒。
等数僧别付帐下。
及魏军东还。
与同学中路共叛。
阵防严设更无走处。
东西绝壁莫测浅深。
上有大树旁垂崖侧。
遂以鼓旗竿绳系树悬下。
时夜大闇。
崖底纯棘无安足处。
欲上岸头复恐军觉。
投计慞遑捉绳悬住。
势非支久。
共相谓曰。
今厄至矣。
惟念观世音耳。
便以头扣石。
一心专注。
须臾光明。
从日处出。
通照天地。
乃见棘中有得下处。
因光至地还忽暗冥。
知是神也。
相庆感遇。
便就以眠。
良久方晓。
始闻军众警觉将发。
而山谷万重不知出路。
惟望日行。
值一大虎出在其前。
相谓曰。
虽脱虏难复入虎口。
曰。
不如君言。
正以我等有感。
所以现光。
今遇此虎。
将非圣人示路也。
于是二人径诣虎即前行。
小迟虎亦暂住。
至晓遂得出路。
而失虎所在。
便随道自进。
七日达于仇池
又至梁汉出于荆州
不测其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昙曜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
少出家,摄行坚贞。
太武帝时崇道贬佛,焚毁寺塔,佛事几灭。
至文成帝和平年中,昙曜为北台昭玄统,住通乐寺,重兴佛教。
绥辑僧众,整修寺宇,造灵岩寺,可容三千许人。
魏地佛法,乃得重振。
译有《法藏传》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史不言姓氏、乡里。
和平间
住北台昭玄统。
住恒安石窟通乐寺。
寺即文成所造也。
先武惑于道士寇谦之
废释氏。
后疠疾而崩。
至是诏复教。
塔寺经像加于前。
而此寺尤巧丽。
盖凿武周山谷为之也。
绵亘三十馀里。
碑碣见存。
未卒。
陈委
于寺出付法藏传。
并净土经。
沙门昙靖
出提谓波利经二卷。
释昙曜
未详何许人也。
少出家。
摄行坚贞风鉴闲约。
元魏和平年。
住北台昭玄统。
绥縎僧众。
妙得其心。
住恒安石窟通乐寺。
即魏帝之所造也。
去恒安西北三十里。
武周山谷北面石崖。
就而镌之。
建立佛寺。
名曰灵岩
龛之大者。
举高二十馀丈。
可受三千许人。
面别镌像穷诸巧丽。
龛别异状骇动人神。
栉比相连三十馀里。
东头僧寺恒共千人。
碑碣见存未卒陈委。
先是太武皇帝
太平真君七年
司徒崔皓邪佞谀词。
崇重道士𡨥谦之。
拜为天师
弥敬老氏。
虔刘释种。
焚毁寺塔。
至庚寅年
大武感致疠疾方始开悟。
兼有白足禅师
来相启发。
既心悔。
诛夷崔氏。
事列诸传。
至壬辰年
太武云崩。
文成立
即起塔寺。
搜访经典。
毁法七载。
三宝还兴。
慨前淩废。
欣今重复。
故于北台石窟。
集诸德僧。
天竺沙门
译付法藏传并净土经。
流通后贤。
意存无绝。
时又有沙门昙靖者。
以创开佛日。
旧译诸经并从焚荡。
人间诱道凭准无因。
乃出提谓波利经二卷。
意在通悟。
而言多妄习。
故其文云东方泰山
汉言代岳。
阴阳交代故。
谓代岳出于魏世。
乃曰汉言。
不辩时代。
斯一妄也。
太山即此方言。
乃以代岳译之。
两语相翻。
不识梵魏。
斯二妄也。
其例甚众。
具在经文。
寻之可领。
旧录别有提谓经一卷。
与诸经语同。
加五方五行。
用石糅金。
疑成伪耳。
并不测其终。
隋开皇关壤。
往往民间犹习提谓。
邑义各持衣钵。
月再兴斋。
仪范正律。
递相鉴检。
甚具翔集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